1、問題的提出
在我廠“前后橋殼體加工兩端定位孔鏜車床技術改造”項目中,要求加工兩端孔至尺寸?60,孔口倒角4×30°,表面粗糙度Ra12.5。工件孔為鑄造底孔,工件材料ZG270-500,硬度>HB143。原定單邊加工余量5mm,而實際由于毛坯質量差,鑄造孔偏心嚴重,加工余量極不均勻,單邊余量*大為9mm,*小為1mm),給定位孔的加工帶來很大困難,加工廢品率較高。我們通過“前后橋殼體加工兩端定位孔鏜車床技術改造”項目對此進行了攻關,通過不同加工方案的對比,選擇鉆擴孔工藝并設計了專用擴孔鉆,解決了該大余量孔的加工難題。
2、鏜孔工藝
根據(jù)工件的加工要求,可選擇三種鏜削方案。
在一根鏜桿上安排粗、精切鏜刀來分擔余量的切除,鏜孔后再倒角。為了不影響生產(chǎn)節(jié)拍,兩把粗、精切鏜刀需同時工作。由于孔徑只有?60mm,孔深65mm,因此鏜桿直徑*大不超過?46mm,鏜刀桿*大截面尺寸為14×14mm,壓緊螺釘*大直徑為M8。由于是在鏜桿上鉆孔及攻絲,進一步削弱了鏜桿的剛性及強度。而鏜削余量的不均勻分布使得切削力很大,兩把鏜刀同時工作使機床功率不足,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引起切削振動,無法滿足工件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。
在同一根鏜桿上安排粗、精切鏜刀來分擔余量的去除:用**把鏜刀先鏜去5~6mm的余量,再用**把鏜刀鏜去剩余余量,*后用倒角刀加工4×30°的倒角,但其中任何兩把刀都不得同時工作。采用該方案雖然可降低切削力,但鏜桿長度增加了兩倍,造成鏜桿剛性不足;同時單件加工工時也增加了一倍,保證不了生產(chǎn)節(jié)拍。
安排兩臺機床,即增加一臺半精鏜床來分擔余量的精加工。該方案雖可解決問題,但工件加工成本太高。
此外,由于工件為鑄鋼件,其切屑呈連續(xù)狀,因此加工過程中的排屑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。而采用鏜孔工藝,鏜桿與工件孔壁間的空間很小,在臥式鏜床上加工時切屑易堵塞在鏜刀切削刃附近,所以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打刀現(xiàn)象。